近几年来,疫情给许多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较大阻碍,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面对产品滞销和支付租金的双重压力,处境更是雪上加霜。近日,在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用心用情地多番调解下,成功化解了一起企业因产品滞销未支付租金却占用厂房引发的纠纷,原被告企业不仅就租金支付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而且握手言和恢复了之前的长期合作关系,保障了生产要素的畅通流动,为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基本案情:2022年4月,原告安徽某材料公司将安徽某建材公司诉至法院,称该建材公司拒绝签署租房合同后,却强占其公司厂房及场地共计5000平米用于存放其公司产品,要求被告将违约占用区域的物品清理并赔偿占用损失。为了更快捷地为市场主体解决纷争,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承办法官通过认真梳理案情和询问调查了解到被告某材料公司生产新型建材,虽然产量大但销售速度也快,无需占用较多厂房用于储存,仅和原告安徽某材料公司签订了1号和3号车间的厂房租赁合同,2号车间和过道没有签订合同。然而今年4月份上海突然爆发疫情,被告的公司的主要销路被暂时切断,生产的大量材料无法销往上海,一时间也无额外厂房可以放置,于是未经原告允许便把货物堆放在其未租赁原告厂房区域,在原告多次交涉后也未支付租金、未进行清除,因此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经过仔细地案情剖析,法官认为双方争议的焦点就是厂房未经允许未付租金被占用,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加剧双方企业的矛盾,而且不利于疫情期间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于是,法官积极组织双方企业进行调解,不厌其烦地向原被告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析法明理。起初被告采取消极态度,不愿意当面协调,对此原告企业负责人情绪激动,甚至赌气表示自己宁愿赔付十万元违约金,也要终止已租赁两处厂房的租约。然承办法官并未就此放弃调解工作,而是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国家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必要等出发,一次次电话联系双方分头做两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最终被告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表示愿意来法院与原告进行当面沟通,在法官的耐心劝导下双方终于就被占用的厂房租金10万元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被告安徽某材料公司在6月底先支付原告公司三万元租金,两个月后支付剩余的七万元租金。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阻断对多家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诸多经济稳控政策的扶持下,只要企业相互体谅、齐心协力补链、延链、强链就一定能够共同渡过战时难关。”承办法官真诚地说道,两企业代表也表示非常赞同,并表示愿意冰释前嫌,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渡过疫情难关!